发布时间:2025-10-16 23:48:11    次浏览
过去几年,营销上有哪些变化让你非常难受?大部分答案是这样的:用户注意力分散,越来越难以吸引注意力 媒介渠道效果越来越差 流量越来越贵 花钱也无法获得好的推广效果了 代言人也没有过去那么管用了 这些答案在我的意料之内,因为只要是做过营销的人,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。就拿营销的一个环节——【广告】来说,我经常做这样的一个比喻:如果把广告比作催眠曲(本质上都是在影响目标用户),那么过去的广告类似于“在封闭的房间里给用户唱催眠曲”——通过大规模广告轰炸,强迫对方接受概念,效果很好。而现在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,媒体越来越多,也导致现在的广告,是在“时速100公里的摩托车上给用户放催眠曲”——用户仍然能听见,但已经没有那么容易被强制洗脑。 所以,影响用户的成本也就水涨船高。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觉,除了广告以外,还有公关、分销渠道、促销等几乎所有营销环节——影响用户越来越难了,营销成本越来越高了。于是,这就成了很多人的核心论点:注意力分散,营销成本上升,导致营销变难。那么这是真相吗?大多数人产生的“营销变难”的感觉,真的是因为所谓的“注意力分散”、“竞争激烈”导致成本上升吗?当然不是,只要是稍微拿出点时间分析一下,就会发现这种所谓的“洞见”,与另一个事实有点冲突:社会的总营销成本并没有上升。 数据显示,近年广告支出占GDP的比例并没有提高(数据来源:PWC 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、国家统计局)那既然这样,为什么我们普遍感觉营销“越来越难”了呢?在分析原因之前,你必须先理解两种基本的工作类型:“价值攫取型”工作和“价值创造型”工作。这样的分类,是源于战略学上的两个经典概念——“价值攫取型”战略和“价值创造型”战略。“价值攫取型”战略的核心是想办法更多地争取存量资源。反映在营销工作中,就类似于买到更好的广告位、提高营销预算、谈出更好的渠道价格、找更顶级的代言人、延长工作时间、购买更多流量等。做好价值攫取型工作的关键,并不是营销学方法,而是管理学方法——比如做甘特图、协调资源、联络渠道、控制预算、高效沟通等。“价值创造型”战略的核心则是通过切换资源的利用方式,来创造新价值。反映在营销工作中,就类似于为你的活动找到更易引起共鸣的主题、探索并研究用户真正的需求、切换产品的定位和策略等。做好价值创造型工作的关键,则更多不是管理学方法(比如预算控制和甘特图),而是营销学方法,比如消费者行为学、动机心理学、构思创意、转化思维视角等。在过去,大部分营销人做的工作,其实是“价值攫取型”工作,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公司市场部的人,整天处理的是数字和表格,而不是消费者的动机和心理。“价值攫取型”工作的关键是——我可以在争夺存量资源的战斗中获胜,并建立壁垒。 “我签约了更大牌的代言人。” “我拿下了央视的广告位。” “我的投放量盖过你导致知名度超过你。” “我争取到了更好的渠道资源。” 采媒在线媒体资源采购平台拥有10万+具有移动端广告投放习惯的企业客户,以及总数超过20000个媒介细分帐号,涵盖国内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及优质自媒体资源,覆盖粉丝量超过50亿人次,让你不必花费更大精力去苦苦寻找流量,快准狠的在论坛找到有感召力的口号,寻找能打动众多参会营销人的独特切入点,创造与众不同的参会需求(这是价值创造型工作)所以,我们感觉营销变难,本质上是因为不怎么需要思考的“价值攫取”型工作变得越来越受到局限,而价值创造型工作,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。